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患者服务
导医资讯Vaccine lmmunol
医保须知Medicare
医疗服务信息MedicalService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在线留言Feedback
岐黄传薪
首页 > 岐黄传薪

名老中医于作盈教授治疗心病学术思想探析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  心病科  翟颖 副主任医师


于作盈教授,吉林省舒兰市人,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吉林省名中医,长春市名中医,中国中医药临床评价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国家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于作盈教授在临床工作五十余年,以其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先后五次评为省市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省直优秀共产党员标兵。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于作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为国家培养传承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造福于人类。

于老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家学,熟谙经典,博采众长,勇于创新。行医五十载,在心病治疗方面造诣深厚,匠心独具,屡起沉疴。现将于作盈教授治疗心病的主要学术思想介绍如下,以期同道借鉴。

1、 首辨虚实,分清标本。

于老认为,心病治疗应首辨虚实,虚者有阴阳、气血亏虚之不同,实者主要涉及气滞、血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或因素。因临床辨证纯虚纯实者较少,虚实夹杂者多见,故治疗时还要分清标本主次,兼顾治之。如于老对冠心病的治疗,目前多数医家认为气虚血瘀为冠心病的最常见证型,而于老认为冠心病患者中老年人多见,此类患者多具有脏腑渐衰、气血阴阳日益亏耗的素体特征,《黄帝内经·素问》中“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且冠心病反复发作,久病伤阴,可见心悸,口干,心烦,失眠等症,故多为气阴两虚兼有血瘀之证。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行无力;阴虚则脉道不荣,心失所养,两者均可致血脉瘀滞,不通则痛,发为胸痹。临床可见胸痛或胸闷、气短、心悸、汗出、倦怠乏力、面色少华或心烦、失眠,舌暗红,苔少,脉弱而细数。于老认为本病因虚致实,当标本兼治。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法。临床疗效甚佳。

刘XX,男,68岁,冠心病心绞痛病史3年,近期由于劳累阵发性胸闷痛发作频繁,心慌,气短,乏力,口干,心烦,纳食正常,夜寐欠佳,二便调。舌质红,苔少,脉弦细。辨证属气阴两虚,兼血脉瘀阻型。治以益气养阴,活血止痛。方予党参10 g黄芪15g 黄精15 g麦冬20 g丹参20g 川芎15 g五味子10g檀香7g砂仁10g炙甘草10 g。上方服用5剂,患者自觉胸闷、胸痛、口干、气短乏力明显减轻,仍有心慌、心烦、夜寐欠佳,上方加入酸枣仁、苦参,继服5剂,诸症渐消。

2、 病变在心,兼顾五脏。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在生理上相互关联,在病理上也互为影响,治一脏可以调四脏,调四脏可以治一脏,此即张景岳五脏之气互为相使之意。于作盈教授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心与五脏相关理论指导辨治心血管疾病,主张心病不能单纯治心,其病变在心,要兼顾五脏。如于老在临床上特别注意情志致病因素,注重调理肝脏,主张从肝治心及心肝同治,要善调肝气,养肝血,柔肝阴,使气血调和,血脉通利。于老认为情致不遂,肝气郁结,心之气血受阻,即可发生胸痹。气郁日久,由气及血,多致瘀血阻络;郁怒不解,日久化热,致肝热扰心,亦致胸痹心痛。因此治疗时多从调肝入手,疏肝、柔肝、清肝为其基本治法之一,方用四逆散、逍遥散加减,常用药有柴胡、郁金、白芍等。气郁及血者,用丹参、当归、川芎、赤芍;肝经郁热者,用牡丹皮、黄芩、夏枯草等。

杨X,男,52岁,因胸闷痛、心慌1个月就诊。追问原因为家事所致情志不遂,胸闷痛发作频繁,连及肩臂,含“速效救心丸”不能很快缓解,心慌、气短,善太息,心烦易怒,少寐。舌淡暗,苔薄白,脉弦。心电图心肌缺血。诊为胸痹,辨证为肝气郁滞,心血瘀阻。治以疏肝理气,活血通脉。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5g、白芍10g、郁金15g、元胡15g、赤芍15g、丹参15g、川芎15g、生龙牡各20g、陈皮10g、枳壳10g、甘草10g(5付)。二诊心绞痛次数明显减少,疼痛时间缩短,症状缓解,心电图缺血改善,继服上方5付。心绞痛未再发作。守上方加减调理2周,诸症消失。

    按:肝主疏泄,藏血,心主血脉,心肝共同调和血脉。心血疏通无碍,须赖于肝胆三焦气机运转自如,疏泄得宜。本例属肝气疏泄失调,气机不得升降,致使气滞血瘀,痹阻心络。根据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之理论,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通脉之大法,使肝气和调,心血经脉运行畅达,病证俱除。

3、经典为宗,不拘古法

于老熟读经典著作,常常教导学生“读书百变,其义自见,熟读精思理自知”,于老擅用经方,遇到与古人所论述的经典相吻合的病例,能结合实际加以运用,每获良效。但于老不拘泥经方古法,主张中医要“活学活用”,只要切合病机,疗效确切则用之,反之则弃。如于老擅用丹参饮治疗心病。丹参饮源于《时方歌括》卷下,全方由丹参、檀香、砂仁组成,此方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为血瘀气滞之心胃诸痛而设。于老临床常用此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但于教授也指出,古方丹参饮虽是化瘀行气止痛的良方,但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病理变化复杂,故应根据病情变化,辨证加减,疗效更佳。如于老用“瓜蒌薤白汤”合“丹参饮”化裁治疗冠心病痰浊血瘀型;“丹栀逍遥散”合“丹参饮”化裁气血同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证属气滞血瘀型。气短者,酌加黄芪、党参、西洋参以补气温阳;胸憋闷痛剧者,可加川芎、郁金、甘松、元胡调整气机,但量不宜大;心悸者,酌加桂枝、远志、生龙牡、炙甘草等。

陈XX,男,55岁。阵发性胸闷痛5年余,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曾住院给予消心痛、硝苯地平、拜阿斯匹林片等治疗后缓解。近3月余,劳累、生气则胸闷疼痛频发。症见胸闷重而心痛轻,形体肥胖,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加重,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粘,恶心,舌淡紫,苔白腻,脉滑。诊为胸痹。辩证属痰浊痹阻。治宜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方选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减。方予瓜蒌20g、薤白10g、半夏10g、陈皮15 g、石菖蒲10g、枳壳15g、砂仁10g、檀香7g、甘草15g、元胡10g、田三七5g。上方服用7付,胸闷痛明显好转,守上方调理月余,诸症消失。

于老临床还常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冠心病、肺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炙甘草汤”化裁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等症;“温胆汤”化裁用于神经衰弱之失眠、心悸、脏躁等症。

4、中西合璧,各取所长。

于老在临证中以中医为主,但从不排斥西医,且能汲取西医的长处融入中医的辨证论治中,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如心力衰竭西医治疗以强心、利尿、扩血管为主,但治疗中存在洋地黄中毒,利尿剂抵抗,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问题。于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西药使用,减轻毒副作用。于老治疗心力衰竭常用香加皮、葶苈子等药物。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香加皮含有杠柳毒苷,具有强心、利尿、消肿作用,其苷元化学结构和毒毛旋花子苷元相似,其强心作用具有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约l d)、无蓄积作用等特点.用于抗心衰,特别是对难治性心衰较地高辛具有明显优势。 于老根据心衰病人少尿、浮肿的特点,辨证论治的同时,加入利水渗湿作用的中药,如葶苈子、泽泻、车前子、水红子、桑白皮等,相当于西药利尿剂的作用,减轻心脏负荷,同时也减少了大量应用西药的副作用。葶苈子亦具有洋地黄样强心苷作用和利尿作用,可增加心脏输出量、减轻心脏负荷,与利尿剂联合应用,可减少利尿剂抵抗的发生,是临床治疗心衰的有效药物。于老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利用香加皮、葶苈子的强心、利尿作用,开发了国内第一个抗心衰中成药-补益强心片,目前此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补益强心片为国家级创新中药复方制剂,国家专利产品。

5、小结

于作盈教授善于研究诸家,遍览古今,主张取众家之长,为我所用,贵在变通与创新,“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于老治疗心病辨明标本虚实,注重脏腑联系,以经典为宗,不拘古法,中西合璧,取长补短,灵活变通,故能屡获良效。于老在心病的治疗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这与其长期的积累与临床实践密不可分,于老在继承发展传统中医药的同时,也为中医药的现代化提供了思路及应用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