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患者服务
导医资讯Vaccine lmmunol
医保须知Medicare
医疗服务信息MedicalService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在线留言Feedback
科研服务
首页 > 科研服务

科研服务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1984年更名为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 2007年更名为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七所重点中医药研究基地之一,是卫生部首批中药临床药理基地,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研究室建设单位,是国家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经过五十多年建设与发展,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走出了一条以重点学科为龙头、科研为支撑的特色办院之路,构建了完整的科研、医疗及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多年来,我院始终坚持科技强院、人才兴院,研学产用相结合的办院方针,在办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长白山药用资源开发利用为优势,以中药创新药物研究及重点专科病研究为特色的发展格局,造就了一支富有活力和充满创新精神的科研队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徐东铭教授是我国著名中药化学专家,是吉林省政府确定的三个药学终身教授之一,是我省仅有的两名中组部中央直管药学专家之一。早在“九五”期间率先在我国中医药行业开展了“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该项研究曾多次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其研究成果于2001年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率先将活性物质、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纳入中药质量研究中,其多项研究成果被纳入国家药典,为我国中药标准的规范化、现代化做出了较大贡献。

王本祥教授也是吉林省政府确定的三个药学终身教授之一,自五十年代以来与徐东铭、严仲恺教授一道,对以人参、鹿茸等为代表的长白山道地药材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先后出版了《人参的研究》(1985年)、《人参的研究进展》(1991年)、《鹿茸的研究》(1993年)等多部学术专著,开创了我国人参、鹿茸等系统研究的先河,为人参、鹿茸等吉林省道地药材的持续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国内药理界率先提出了“中药肠内菌代谢产物研究”的新理论,并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

严仲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药生药学专家,是我省仅有的两名中组部中央直管药学专家之一。数十年来对长白山115科1254种中药材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学等方面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长白山中药材标本室,收藏标本达万余份,先后出版了《长白山药用植物志》、《中国长白山药用植物彩色图志》等多部著作,为我省中药材开发利用及中药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目前,我院累计获得临床批件和新药证书98项,大多在吉林省内实现了成果转化,据不完全统计累计为企业创造了百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进入新世纪以来共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12项,其中包括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29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4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49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近200项;发表SCI高水平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二十余部。

我院现已形成南区(科研)、中区(总院)、北区(附属医院)三点一线的建设格局,总占地面积近2万㎡,总建筑面积近4万㎡。资产总值3亿元。其中科研大楼总面积8800㎡,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

现有职工1170人。专业技术人员83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7人、副高级职称184人;中组部中央直管高级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2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拔尖人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市级以上名中医17人;博士和硕士生导师2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49人。

二.平台建设与创新能力

现已建成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43个。国家级平台13个,包括中药化学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和中药制剂实验室等3个三级实验室;中药药理、中药化学、中药制剂、风湿病、中风、肾病等6个重点学科及1个老年病重点研究室。省级平台30个,包括吉林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实验室; 吉林省中药新药制剂工程中心;吉林省名老中医工作室(徐东铭、严仲铠)、吉林省植物药资源鉴定重点研究室、吉林省中药化学重点学科、吉林省中药药理重点学科、吉林省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吉林省中药质量检测中心、吉林省中医药二级实验室、吉林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等。

近五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40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62项,包括主持国家新药创制专项16项,合作项目12项,国家卫生部重大传染病专项“肺结核症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研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86 项。

近年来,我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政府、省卫生厅和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关怀、支持和领导下,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难题为重点,着力做好三个平台建设:

(一)建立了“吉林省创新医药公共服务平台”

为了解决新药创制、共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等制约吉林省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以全面提升全省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于2010年吉林省政府决定以省院共建的模式,创建了吉林省创新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即“吉林省创新医药研发与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目的在于通过政府组织、引导和协调,构建集公益性、先进性、高效性和开放性于一体的省级创新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为省内医药企业提供低成本、专业化的一条龙服务。

经过3年多的建设,平台与修正药业、敖东药业、东宝药业、紫鑫药业及河北君临药业、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近200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合作,为企业开展大品种二次开发、新药创制、技术改造升级及信息咨询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千余次,接受新药研发及技术服务项目240余项,累计金额达3700万元。

(二)食品与保健食品检验机构的建设

    健康产业是一种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结合我省人参产业及健康产业发展的需要,为更好的促进我省健康产业发展,我院于2011年建立了食品和保健食品检验机构,于2012年获得了省级食品检验资质,计划今年6月接受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

(三)全力筹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吉林分院”

2011年6月2日,王国强副部长在“全国中医药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会上提出了“发挥全国各中医药研究单位的力量和智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尽快实现中医药科技突破”的新理念、新思路,得到了全国中医药界的普遍相应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及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曾与中国中医药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就建立吉林分院事宜进行了多次的交流与磋商,并指示省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实施。省卫生厅隋殿军厅长为此事做了重要指示,邱德亮厅长亲自部署并率队前往中国中医科学院就此事进行沟通。目前在省卫生厅和中医局的领导下,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正在举全院之力,改善条件、凝练方向、提高水平,争取早日建设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吉林分院”。

三.发展规划与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吉林分院”建设

计划建设总投资1亿元,其中自筹资金5000万元,政府资助5000万元,用于科研场所的扩建和大型先进仪器设备的配置。

(二)继续加强“吉林省公共医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要进一步瞄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广泛深入了解医药产业发展需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服务水平,探索院企合作的新机制,把平台建设成为引领我省医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我国重大中药新药创制的重要的孵化基地之一。

(三)继续做好食品与保健食品检测机构认证工作

争取年内获得的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为我省人参、鹿茸等道地药材快速进入食品及保健食品市场,使之成为我省医药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提供便捷的通道和技术支撑。

(四)积极筹建GLP实验室

吉林省是我国医药大省,其医药产值、利税连年位居全国首位,新药研发数量也排在前列,但至今没有GLP实验室,使吉林省医药研发链条缺乏完整性,作为吉林省唯一的一家中医药专业科研机构应当承担这一历史责任。目前这一初步计划已经得到省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可。

(五)加快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新院区建设

2012年5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在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经过几年的建设,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中研医院被评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中医院,但现有的规模和条件已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求,计划3-5年内完成新院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