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宣传> 医疗特色

文化宣传

王玉:50年临床探索 中医药抗“痨”领军人

 

    王玉,女,1939年3月生,吉林省梨树县人。1997年起被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带徒2~5批。首批国家名中医,吉林省名中医,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终身成就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分会顾问、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病科(国家局肺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吉林省英才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吉林省老有所为奖章获得者。

    率领科研团队以多项中药治疗肺结核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费3500万元,分别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在全国联合16家单位,先后完成初治肺结核证候研究、初治复治肺结核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双百口服液、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研究、哮喘急发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肺结核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等。其中,银黄平喘气雾剂即中药复方制成气雾剂为国内首创。王玉教授成绩斐然。

    在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终身成就教授王玉,已经78岁高龄,对于中医药治疗肺结核特别是耐药性肺结核的研究,仍旧孜孜不倦,继续在临床一线工作,在科研中甘为人梯。

    2017年的春天,由王玉主编的《结核病中西医治疗学》正式出版。终于可以掩卷而长舒一口气。她说,不觉得累。同事曾经说,她这个人不干活就会生病。王玉觉得这话真是一语中的。

    自上世纪60年代到如今,她从事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近50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疗效显著,而且对解决危重病、疑难病有较高的水平。王玉采用中医药治疗肺结核经验丰富,2008年被聘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防治中医肺结核责任组专家、顾问。为中医药防治肺结核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为全国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传染病防治理论研究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无欲无求甘心奉献

    吉林省梨树县梨树乡的霍家店村,是王玉的家乡,解放初,父亲王宝贵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她才十来岁,父亲就让她帮着抓药,背诵“四百味”“汤头歌”。1960年,王玉高中毕业,父亲就让她报考长春中医学院。这家中医学院就是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前身,那时的培养目标为:中西医结合新型高级中医师,学制六年。她非常幸运的是,这里名家辈出,她曾经受到任继学、胡永盛、杨宗孟、刘柏龄、刘冠军、陈玉峰等名家的指点,受益匪浅。加上她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博闻强记,基本功扎实,深得这些名医的真传。

    毕业实习结束即将离校时,文革到来,王玉和一批同学被分配到大安市中医院。不久,她又被分到大安县烧锅镇中心卫生院。当时正值“六二六”下乡医生到大安工作,天天出门诊、查房,有时到病人家里诊治,对于急重病、疑难病等均参与处理,通过实践锻炼,王玉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当时肺心病、哮喘、肺结核患者较多,在农村,肺结核病流行,并且传染性很强。一次,一个孩子得了肺病,在病危的时候,来到卫生院,孩子父亲回家借来钱,刚下车却让小偷给偷走,孩子临终,妈妈边哭边把自己的旧袜子脱下给孩子穿上,王玉站在家属后边也跟着哭,这一幕深深烙在她的心中。此后,她总是设身处地为那些困难患者着想,后来回到长春,对大安乡亲还是那样热情,帮他们看病,甚至留他们在自己家吃住,老乡们都说她有一颗菩萨心肠。

    那时王玉特别忙,经常出诊,跟“六二六”的医生学习到许多西医诊疗知识,还经常给县卫校学生及赤“脚医生”讲课,并且带教大专院校毕业实习生。那个时候,她很累,丈夫出国担任援外任务,自己带两个孩子,经常忘记给孩子喂奶,孩子饿得哭闹不止。在大安17年,她没有忘本,她的疗效好、技术水平高,待病人如亲人,深受患者欢迎,在当地小有名气,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勇于担当敢为人先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她能够埋下头来,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她熟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且在临诊中非常重视辨证论治,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多以经方为主,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减治疗,在临床中既继承了古代医家的优秀思想,又融入了自己的观点,“师于古而不拘泥于古。”

    1982年因工作需要,王玉调入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做内科医生,任呼吸病科主任,一直在第一线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对呼吸系统疾病有较深的造诣。任呼吸科主任期间,带领一班人,多次成功地抢救肺心病、肺性脑病、呼吸衰竭等垂危病人,热心指导下级医生和实习生工作。王玉所带领的学科团队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在1993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势学科,至今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王玉由于技术水平高超,治疗方法独特,而且对学习孜孜以求,一丝不苟,对工作踏实肯干,严于律己,诚以待人,深受患者的好评,省内外患者络绎不绝。在临床实践中,王玉注意总结肺结核、肺心病、哮病等呼吸系统的疾病治疗经验。她迎难而上,专门研究那些被认为难治之症、难以攻克的呼吸系统疾病。1982年研制喘嗽宁治疗哮喘,提高了疗效,获省医药卫生三等奖,现仍广泛用于临床。为了达到速效目的,1990年,王玉研制成的银黄平喘气雾剂,起效快、效果好,成果鉴定被誉为“中药复方制成气雾剂填补国内外空白,尚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水平”。1995年获国家中医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率先研制出治疗肺心病的新药“丹葶肺心颗粒”,由长春万通药业生产,2004年获市科技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后该药被吉林省科技厅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化疗药物治疗肺结核副作用大及耐药难以克服的情况下,王玉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应用中药复方和全蛇注射液治疗肺结核疗效显著,他经常参与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和四平结核病医院会诊,密切合作,为中医药防治肺结核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获专利两项。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入我国法定重大传染病。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始终位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前列。根据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中约有400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有四分之一具有传染性。我国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全面推行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各级政府积极履行承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国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肺结核病曾经是高悬于人类头顶的利剑,是人类长期无法逃避的巨大威胁。在19世纪,结核病被称为“人类死亡之首”,当时每七例死亡中就有一例是结核病,各国科学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22年制成了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即著名的“卡介苗”,这种结核病预防疫苗一直广泛应用到现在。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等相继被发明。结核病逐渐退出了流行病行列,科学终于战胜了病魔。

    但伴随肺结核类疾病得到相应的控制,在西医治疗过程中,出现疗程长,病人出现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的问题,毒副作用大,随着病情的加重治疗愈发困难,耐药结核病的治疗费用高,医疗负担十分沉重。同时患者流动求医,增大耐药菌传播机会,导致耐药结核病波及人群更加广泛,耐药结核病长久得不到治愈,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面对我国耐多药结核病疫情的严重程度,全方位开展耐药、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已迫在眉睫。

    由于王玉用中医药治疗肺结核起步早、经验丰富,2008年她被聘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防治中医肺结核责任组专家顾问。首次在全国组建产学研队伍。由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牵头,联合深圳、西安、浙江、长沙、成都等全国十五家单位,首次在科技部立项,获科研经费2089万元,“十二五”滚动1407.47万元,“十三五”按2500万元已上报。

    中医将肺结核称为“肺痨”,认为痨虫入侵、气血虚弱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凡直接接触,感受病者之气,致痨虫侵入人体者,均可发病。而禀赋薄弱、起居不慎、忧思恼怒、酒色劳倦,都可以耗伤气血津液,正气先伤,体虚不复,则痨虫乘虚袭人,亦可感受为病。

    本病初起,虽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但在病变过程中,可累及脾肾,甚则传遍五脏,特别以脾肾二脏见证更为多见。如痨虫蚀肺,肺阴不足,热伤肺络;肺虚不能输布津液,肾失资生之源,则病及于肾;肺虚耗夺脾气以自养测病及于脾。

    王玉率领课题组不舍昼夜,多项中药治疗肺结核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费3000余万元。

    这些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取得,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王玉的指导下,课题顺利结题,并取得了满意的成果。由于她在呼吸病专业领域贡献突出,其学识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得到同行认可。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聘为审评专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顾问。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王玉教授2000年退休后,被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返聘,一直奔忙于临床、科研、教学一线工作,不分节假日,不分单位和家里,这种刻苦钻研、孜孜以求的精神,为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王玉身体力行、严于律己,不懈地追求进步和钻研学习。

    王玉总是主动承担最前沿的科研,去啃那最难啃的骨头,近八年来,她继续带领两名博士和四名硕士研究生,指导和协调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与全国16家合作单位对中医药防治肺结核进行联合攻关。

    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十二五” 肺结核课题研究艰难攻关期间,王玉教授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产、学、研、用体系,培养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队伍,使中医药防治肺结核的临床和科研人才队伍不断壮大。1997年,王玉被确立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至今已培养出一大批优秀青年骨干,其先后带教的四批学生已成为医院各自岗位上的青年骨干,其中王晓岩博士任专项办公室主任及消化内科主任,王胜圣现任国家药品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宋智冰博士任医务科科长,回春博士为病案室主任,学生们的茁壮成长成为医院的中坚力量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导和辛勤培养。

    王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于2012年7月获批成立,工作室由12人组成,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3人,博士3人,硕士9人,学士1人。并与全国16家合作单位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互相沟通、进行学术交流。

    王玉经常为省内外卫生科技人员讲课,帮助药厂和科研人员修改技术资料,撰写或完善科研设计等,为不少药厂研发新药把关定向,使他们少走弯路,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由于她在呼吸病专业领域贡献突出,其学识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得到同行公认,曾应邀到山西、长沙、上海和成都讲课,曾与日本、韩国、香港等同道学术交流,为全国呼吸病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995年王玉被评为吉林省名中医,1993年获吉林省英才奖章,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被聘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她于2003年获得“老有所为“奖章,2014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突出贡献奖”,出版了《中医肺病论治学》《中西医结合呼吸病论治学》《论文荟萃》《心病中医证治学》,参编《中医适用内科学》《临床中医内科学》《62种疑难病》《长白山药用植物图鉴》《中医各家学说》《刺五加与临床》等,2016年出版了《王玉名中医经验集》《肺结核中西医治疗学》,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了突出贡献。

    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王玉说,在这大好形势下,作为中医人更应发愤图强,努力工作。“我虽年近八旬,但一定更好地发挥余热,做好传承工作,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如果说,我有点成绩,也有众多同行的功劳,当年研制的银黄平喘气雾剂,即将中药复方制成气雾剂,为全国首创,但当时喷雾剂在全国还不多见,采用怎样的原理,喷药量的大小,还存在技术问题,吕景山、李海日两位前辈曾走遍大江南北, 终于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银黄平喘气雾剂终于研制成功,让广大群众受益。”

    相关链接

    国医大师晁恩祥:

    结核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同时也是耐药结核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其中,耐多药结核病的危害日益凸显,给结核病防治带来较大困扰,因此,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十分必要。以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牵头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肺结核课题组,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显著,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了专业队伍,系统整理了相关肺结核的古今文献,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专家论证,整合资源,产、学、研、用相结合,提高了中医防治结核病的工作水平。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陈心智:

    王玉教授为著名中医呼吸病专家,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开展了北方寒冷地区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较早地开发出中药新药银黄平喘气雾剂、丹葶肺心颗粒、双百口服液治疗肺结核等;其相关的研究成果受到学术界关注。

    我院以王玉为指导专家的课题组分别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在全国联合16家单位,先后采用王玉中医治疗方案完成初治肺结核证候研究,初治、复治肺结核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10年来,课题组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斐然。借助“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继续对复治肺结核进行深入研究,必将产生新的成果。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博士宋智冰:

师于古而不拘泥于古,王玉教授擅长治疗肺系之疾,注重经典,但不拘泥于经典。常贯肺系之整体,窥其全貌,认为肺系病以热、咳、痰、哮、喘五大症状为主。王玉认为,热因毒作,无毒不起热,热证调度清热之法,咳嗽内外有别,哮、喘其治当辨寒热虚实。肺病咳喘多由痰作祟,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和毛皮,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他脏,不耐寒热,是为娇脏,故感受外邪,常首先犯肺。六淫邪气中又以寒邪伤肺最为多见。一旦寒邪闭肺,肺失宣发,肺不布津,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水津聚而成饮,终致寒饮伏肺,饮邪久伏,则可转化痰热成患,所以使肺气得以宣降,痰热得清,风寒得解,化痰则是治疗肺病咳喘的重要手段。王玉临床中善用白果定喘汤和止嗽散两方,每每随症化裁,收效颇著。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副主任医师周杰:

    王玉老师在临床中善于对症下药,进行整体治疗,还往往结合心理疗法。不仅能治疗实质性疾病,还能解除患者的忧郁,减轻思想负担,加快病情好转,可谓“双管齐下”。

    一位高三女生,因学习压力过大,来就诊的半年前,失眠多梦,心烦焦虑,伴有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王玉老师与患者交谈询问家长得知,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管教严格,参与到孩子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导致孩子的精神压力非常大。她认为患者在学习和父母双重压力下不能释放,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治疗应以疏肝解郁兼养心安神为主。

    王玉老师在为这个孩子治疗过程中,与患者和家属深入交流,一面开导父母对待孩子要顺其自然,给孩子留有空间,让孩子适宜休息,身心放松,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另一方面,点拨孩子要体谅父母良苦用心,不要把父母的关心当成负担,而是当成动力,这样学习才有乐趣。经药物和心理治疗后,家长和孩子互相体谅,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孩子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心烦、焦虑症状明显改善,原方加减15剂后,患者诸症好转,家庭更加和睦。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回春博士:

王玉高尚的医德和精良的技术及科研能力,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她那兢兢业业,甘为奉献,为中医药事业尽职尽责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